讀圖|德安:板鴨飄香助農致富

來源:  江南都市報     |    日期:  2024年11月28日     |    制作:  肖琳琪     |    新聞熱線:  0791-86849110

  江南都市報訊 全媒體記者許南平攝影報道:寒冬時節、臘味飄香。又是一年冬季來臨,臘魚、臘肉、臘腸等臘味食品琳瑯滿目,然而在眾多的臘味食品中,臘板鴨可以說是一道家庭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。11月27日,德安縣寶塔鄉八一村“矮子板鴨”廠,村民正在晾曬板鴨。

  在德安縣,說起板鴨,大家就會對家喻戶曉的“矮子板鴨”贊不絕口。“矮子板鴨”創始人“郭矮子”原名郭小平,曾是一個下崗工人,憑借勤勞和拼搏創建了自己的“板鴨王國”。十三年前,郭小平從江西輪胎廠下崗,開辦了德安矮子板鴨廠,經過擴建升級,公司鴨制品農產品的生產能力有明顯提升,從年產6萬只一躍增加到10萬只。由于掌握著獨特的制作工藝,矮子板鴨色、香、味、型俱佳,深受消費者青睞,其創辦的鴨全席餐飲,更是吸引了南昌、九江等周邊市縣的顧客紛紛前來品嘗。2023年,德安板鴨入選第二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。

  2018年7月,在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鼓勵下,郭小平決心帶領更多群眾增收致富。之后,在德安縣供銷聯社的精心指導幫助下,郭小平成立了德安縣雁塘板鴨農民養殖專業合作社,吸引了100多名養殖戶加入合作社,其中不少是貧困戶。合作社采取“公司+農戶”的合作互助模式,將鴨苗承包給農戶分散野外養殖,出欄后全部回收。鴨苗和飼料全部由合作社先行墊付,待回收成鴨時扣除。八一村養殖戶老郭夫妻倆都是聾啞人,是村里的貧困戶,每年養鴨3000只,養殖周期3個月,凈掙2萬多元。板鴨廠20多名員工,均為農民工,每年集中上班3個月,每人工資2萬元以上。目前,德安縣雁塘板鴨農民養殖專業合作社有養殖基地50余處,年收購、加工銷售板鴨20萬羽,帶動養殖戶150余戶,戶均年增長收入2500元至3000元以上。

  小康不小康,關鍵看老鄉,富裕了不能忘記家鄉。郭小平經常組織其他鄉賢成員開展各種扶貧濟困、公益慈善活動。2010年,板鴨廠所在村修建村級公路,郭小平得知后,捐獻2萬元資助八一村委會修建公路;2012年初,他主動捐款3萬元幫助八一村五組(沙上)修建水庫,有力地提高了庫區村民的抗旱能力。同年,他與周邊6家肉鴨養殖專業合作社建立合作關系并投入100萬元為他們提供鴨苗、獸藥技術等服務,使養鴨合作社年產量提高了28%,為大力發展優質肉鴨養殖和廣泛帶動農民養鴨致富,探索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產業化經營道路;2014年7月寶塔鄉八一村遭受特大洪澇災害,他又毫不猶豫拿出5萬元,幫助村里開展災后重建。

  郭小平常常提醒自己,企業發展壯大離不開政府的扶持、員工的支持、社會的關注。他始終抱著一顆感恩的心,用自己的行動來回饋社會,用真情去關心他人、幫助他人。郭小平說:“人生的意義不在于擁有多少金錢,而是一點一滴的貢獻能給別人帶來多少幫助和笑容。 ”

  

  

  

  

  

  

  

  

  

  

  值班編輯:范晶

  值班審核:周艷華

  值班編委:楊進



一鍵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