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繪畫春節里的江西非遺之三:小戲臺搭起來 采茶戲演繹濃郁的客家風情

來源:  江南都市報     |    日期:  2025年02月10日     |    制作:  肖琳琪     |    新聞熱線:  0791-86849110

  在江西這片廣袤的土地上,客家文化如同一股清泉,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田。尤其在春節期間,江西客家的非遺民俗年味濃,讓人們沉醉其中、流連忘返。

  從熱鬧非凡的采茶戲,到獨具特色的興國山歌;從香氣四溢的客家擂茶,到寓意吉祥的九獅拜象,每一項民俗活動都蘊含著客家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。春節期間,走進客家鄉村,你不僅能品嘗到地道的客家美食,還能親身感受到那份濃濃的鄉情和年味。

  文/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鐘敏  AI漫畫/周佳睿 林智浩

  贛南采茶戲“客家藝術一枝花”

  在贛州的鄉間村頭,每逢過年,總有一出好戲在等待著鄉親們——贛南采茶戲。大紅燈籠高高掛起來,一副副春聯貼起來,家家戶戶都喜氣洋洋過大年。贛南采茶戲的舞臺也悄然搭起,準備為鄉親們獻上精彩絕倫的演出。這不僅僅是一種娛樂,更是客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承載著數百年的歷史與記憶。

  正月初一的早晨,陽光灑在贛南的村落,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年味。村民們吃過早飯后,便急匆匆趕往村里的文化活動中心,那里早已搭起了露天舞臺,一排排紅板凳整齊地擺放著,期待著觀眾的到來。當二胡和小鑼的聲音響起時,那是演出的前奏,預示著好戲即將開場。

  對于老一輩的客家人來說,聽采茶戲已經成了過年的一種習慣,一種情懷。而對于年輕一代來說,這也是了解傳統文化、感受鄉土氣息的好機會。

  舞臺上,演員們用精湛的演技,將一個個故事演繹得淋漓盡致,讓觀眾仿佛置身于其中。這種獨特的過年習俗,也讓贛南的春節充滿了別樣的韻味與風情。

  起源于明末清初

  贛南采茶戲,又稱“茶燈戲”或“燈子戲”,由民間采茶歌和采茶燈演唱發展而來,起源于明末清初,流行于贛南地區,有400多年歷史。最初,贛南、贛東一帶的茶農,在茶山上一邊唱歌一邊采茶,用來鼓舞干勁。經過400多年的發展演變,融合了客家文化和各種民間音調,逐漸形成了民間的一種小戲劇。贛南采茶戲主要流行于贛南、粵北和閩西,并一度傳播到桂南一帶‌。

  作為贛州市地方傳統戲劇,‌2006年5月20日,贛南采茶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‌‌,享有“客家藝術一枝花”的美譽。

  表演技巧獨特

  贛南采茶戲以“矮子步、單袖筒、扇子花”為三大表演技巧,這些動作源于茶農的勞動生活,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。矮子步模擬茶農在山間行走或勞作時的姿態,腳步輕快靈活;單袖筒和扇子花則在表演中占據著重要位置,成為采茶戲的獨特標志。

  舞臺上,演員們身著鮮艷的戲服,頭戴“一把抓”(羅帽),身穿三花衣,腰系白堂裙,下穿燈籠褲,獨特的服飾讓人一眼就能認出這是贛南采茶戲。演員們邁著輕快的步伐,用矮子步、扇子花、單袖筒等獨特的表演手法,演繹著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。

  語言與唱腔

  贛南采茶戲采用當地客家方言進行表演,語言幽默風趣。其唱腔屬于曲牌體,分為“茶腔”“燈腔”“路腔”“雜調”四類,旋律婉轉、節奏明快,富有鮮明的地方色彩。

  載歌載舞的形式

  贛南采茶戲將歌、舞、戲融為一體,表演歡快,富有生活氣息。演員們通過生動的歌舞表演,展現茶農們的勞動生活、愛情故事以及民間風俗,讓觀眾在欣賞藝術的同時,也能感受到贛南地區深厚的文化底蘊。

  興國山歌 唱不盡的“哎呀嘞”

  “哎呀嘞……”一曲曲客家山歌唱響蛇年新春。

  興國山歌歷史悠久,相傳是秦末興國上洛山造阿房宮的伐木工所唱的歌。興國山歌有獨唱、對唱、三打鐵、聯唱、輪唱等形式和鎖歌、盤歌、斗歌、猜花、丟觀音黃鰍咬尾、繡褡褳、藤纏樹、樹纏藤等種類。

  ●2006年5月20日,興國山歌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‌。

  九獅拜象 象征著吉祥如意

  九獅拜象起源于贛南,是一種綜合的藝術形式,融音樂、繪畫、舞蹈等于一體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,已有300多年的歷史。表演的隊伍由100多人組成。表演中九獅一象、一龍一麒麟等燈彩造型栩栩如生,象征著吉祥如意和豐收繁榮。

  ●‌2010年,九獅拜象被列入江西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‌‌。

  龍南添丁炮 客家人傳統習俗

  1

  世界第一“添丁炮”,世界第一“添丁酒”——在龍南武當“世界客家圍屋第一村”。

  在江西龍南,每年大年初二都會舉行盛大的“添丁炮”活動,以慶祝上一年各家各戶新添的男丁,并祈求來年吉祥如意。這一習俗體現了客家人對家族生生不息延續和繁榮昌盛的美好祝愿。

  ●2022年,龍南添丁炮被列入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‌‌。

  新春品擂茶 文化與美味的相融

  贛南客家擂茶是一種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傳統飲品,其制作技藝獨特,口感醇厚,是贛南客家飲食文化的重要代表。一根擂杵、一個擂缽,擂出甘潤醇香,擂出文化千年,擂出游子鄉愁。這個春節,不妨到贛南品一碗客家擂茶,感受文化與美味的交融。

  ●2014年11月,客家擂茶制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‌‌。

  值班編輯:傅藍天

  值班審核:周艷華

  值班編委:郭寧



一鍵分享